一個候補隊員的感想
姜 濤
從小喜歡辯論的我,一直在擔當總結陳詞的角色,因為我欣賞那些在法庭上作最后陳述時滔滔雄辯的大律師。所以,當入選了滄州律師辯論隊后,我毫不猶豫選擇了三辯的位置,也挑起了總結陳詞的任務。雖然是候補隊的三辯,但是我始終認為不管是正式隊還是候補隊,都是滄州辯論隊的一員。
可是,現實卻給了我一記重拳。在數次熱身比賽上,我的總結陳詞總是沒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要么是整體的語言太過平實沒有感染力,要么是最后的價值升華不能打動人心,為此被教練王桂宏老師批評了好幾回,我不禁開始迷茫,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能達到大賽水準的辯論稿呢?
關鍵時刻,教練和隊友們的集體智慧發揮了作用,教練首先明確了幾點要求:一是總結陳詞的結構必須清晰,先指出對方辯論中的主要問題,再重申我方觀點,最后作價值升華;二是語言要求簡練,富有節奏感,最好是有對仗的語句,讓聽者有共鳴;三是每個段落都要有一個標題,用簡短的語句歸納整段內容,讓評委能馬上抓住我方的主要觀點。而隊友們也給予我極大的幫助,在大家的集體頭腦風暴中,一個個段落標題,一段段名言警句,就不斷地噴涌而出。
但是,在提煉最后價值升華的部分上,我卻遇到了難題。在大家苦思冥想中時,我的隊友趙芳琴突然說出一句法律諺語:“在法律的眼中,每一個人即是整個社會!”,大家頓時有了感悟。我們便歸納為:“即使被告雖然犯了錯,但作為社會一員,他仍應享有其正當權利,因為社會是由每一個個人所組成,在法律的眼中,每一個人即是整個社會!”我們認為這樣總結能恰當的體現每一個犯罪嫌疑人都應當享有正當的訴訟權利,這也是新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所體現的精神。
就是這樣,我們滄州律師辯論隊一步步走進了賽場,展示滄州律師辯論隊的風采。